【選戰風雲】「貼地」政協吳傑莊爭入局 指不論出身只要相信國家一定有出頭天

新一屆立法會重設選委會界別,吸引51人爭奪40個席位,包括多名港區人代政協。全國政協委員、高鋒集團創始人兼主席吳傑莊是其中之一。他更獲得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、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等重量級人物提名。

吳傑莊接受《堅料網》專訪時表示,雖然自己朋友圈子都是社會名流或巨富,但是由於出身單親基層家庭,劏房長大,所以就算現在是上市公司主席,依然「貼地」生活,從無脫離基層:「去茶餐廳吃飯、去街市買菜,坐地鐵也是家常便飯的事」,更經常前往基層家庭做探訪活動。

他希望若能成功晉身議會,定會推動政府「貼地」施政。包括大力推動政府加快覓地建屋,冀10年內「無一個小朋友出世是住在劏房」。甚至幫助年輕人尋創科夢,「年輕人出身基層不是問題,只要相信國家和香港,一定都會有出頭天」。

文、圖:郭延桐

現年47歲的吳傑莊,外表依然年輕、有活力。再細看他的履歷,可謂相當亮眼。1998年,尚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吳傑莊,已經開始創業路,推出網上指紋確認考勤系統WebHR。及後更創立了鈦極科技,全身心投入到人臉辨識系統的研發應用當中,成為2000年前後科技浪潮創業成功的弄潮兒。

2004年,他繼續北上求學尋求突破,成為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後。年僅32歲的吳傑莊在2006年,就帶領鈦極科技在美國成功上市,並被德勤評為「中國高科技、高成長50強」,排名28位。近年他已轉型為創業資金投資者,於香港、內地和南韓投資生物技術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。

住劏房會令小朋友欠缺自信心

香港住屋問題長年未能解決,公屋輪候時間超過5年。
香港住屋問題長年未能解決,公屋輪候時間超過5年。

亮眼的成績表下,他非「成功需父幹」,含著金鑰匙出世的人。吳傑莊出自單親基層家庭,出生後在油麻地劏房長大,3歲才與父親和妹妹搬到屯門大興邨,一個200呎公屋單位,生活擠迫。母親更不幸患癌早逝,「醫院有一日話,見媽咪最後一面啦,就死了,當時我只有6、7歲。」吳傑莊說,自此之後,父親身兼母職,一日做2至3份工,為了給子女供書教學。

吳傑莊說,「爸爸文化不高,做的都是搬運、揸車的體力勞動工作」,由於工作時間過長,他小時候經常見不到爸爸,每天都是自己上學放學,亦從來無錢補習。他直言,居住環境差,對小朋友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,都有一定影響,特別是心理方面,會欠缺自信心,「我自己屋邨出身,會覺得自己不能夠向上流,覺得自己是一個基層,好難向上突破」。

冀10年後再沒有小朋友居於劏房

「當我入到大學向上游,博士畢業的時候,搞了一場飯局邀請親戚吃飯,爸爸當時說了一句話,讓我非常感動,他話:『自己無用,要做體力勞動的工作,不知道怎樣教好小朋友,當時你不做壞人,我已經很安慰,想不到你可以博士畢業』。」吳傑莊說到眼淚都差點掉下,可見感觸良多。

他坦言,由於自身的經歷,讓他看到基層小朋友會特別關心。他最近就常常走訪天台屋、劏房等基層家庭進行探訪。他分享最感觸的一次是,有一個讀小學5年班的男仔,一家7口住劏房,生活困苦,但是小朋友很照顧家中長者,「我希望這些生性的小朋友,都可以有更好的未來」。

他坦言,若然成功當選,會推動特區政府加快覓地、強化中轉和過渡房屋政策,長遠再增加土地供應,努力在10年後,甚至更短的時間內,「無一個小朋友出世是住在劏房」。

對國家要有信心

吳傑莊坦言,至今略有所成,成就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大環境,及香港特區「一國兩制」的優勢,自己只是剛好捉住了這個機遇。
吳傑莊坦言,至今略有所成,成就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大環境,及香港特區「一國兩制」的優勢,自己只是剛好捉住了這個機遇。

作為香港青年專業聯盟創會召集人、香港青年聯會前主席吳傑莊認為,現在年輕人有困難和迷惘點,他們關注的不止房屋,而是更希望在香港可以尋夢,希望可以向上流動。

吳傑莊坦言,他是香港土生土長,早期對內地零經驗,2002年是他人生最大轉淚點。當時機緣巧合下,他加入了全國青聯,開始真正接觸中國內地,看到內地的強大。同時他又觀察到北京申奧成功,「所以我2004年去了清華大學,因為看到了國家的好,對國家有信心」。

吳傑莊坦言,至今略有所成,成就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大環境,及香港特區「一國兩制」的優勢,自己只是剛好捉住了這個機遇。「每個時代都不一樣,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機遇,以前是工業、房地產容易向上流,今時今日可以做高科技,做一些創意產業。不要覺得這個社會無機會,要對國家有信心,若然我成功當選,我希望幫助年輕人捉住創科機遇」。

未來推動加強國家憲法教育

吳傑莊認為,由於香港長期欠缺系統性的國民教育,令到香港年輕人欠缺了正規、足夠的國家憲法教育,甚至對國家憲法與香港關係出現誤解。若成功當選,未來會推動加強國家憲法教育。他強調,只有整個社會對憲法有充足的了解和認識,香港才能在安定平穩的情況下繁榮安定,永續發展,香港年輕人只有更好了解內地及國家發展,才能看清機遇。

建議以數字經濟帶動創科

吳傑莊表示,數字經濟概念在技術層面, 包括大數據、雲計算、物聯網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、5G通信等。從「十四五」規劃可見,到2025年,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,要由2020年的7.8%提升到10%,「即代表會製造大量就業機會,所以為什麼我會提出數字經濟,就是希望香港年輕人抓住這個機遇」,香港可以利用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帶動創科發展。

助港建國際創科中心讓年輕人看到機會

吳傑莊除了建議以數字經濟帶動創科外,若能成功當選,他坦言會大力推動創科產業,助港建國際創科中心,讓年輕人看到機會。他認為,「香港可以做核心技術研究,借助香港的大學可以分工做不同科研重點實驗室,當中的技術可以和深圳、東莞等做科技走廊生產。香港亦可兼包外銷工作,面向東南亞市場、一帶一路市場、甚至歐美市場。除了外循環還可以帶動內循環,廣州為起點輻射到內地市場。香港可以成為一個中心」。

被問及在港建國際創科中心會否遙不可及,吳傑莊坦言絕非如此,「其實香港的創科土壤一直不缺,現時有足足11間獨角獸企業(泛指成立不足10年、估值超過10億美元而未上市的企業),就看政府政策能否配合好,讓人才有發揮空間。未來我在新田科技城發展方向上,也會提出更多的建議」。

若入局定會推動政府貼地施政

吳傑莊表示:「我擔任過很多角色,但宗旨從來都不變,就是服務年輕人。我是會幫助年輕人脫離基層,向上流動,幫助他們找到合適工作,讓香港成為一個有空間讓青年人『發夢、追夢』的地方。」所以若成功進入立法會,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,定會靈活處理政治、民生、經濟等議題,讓市民生活更安康,政府施政更貼地和健康。

被問到政府應如何避免政策「離地」,出身科研領域的吳傑莊就有新思維:「現在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年代,而且市民『機不離身』。只要建好數學模型,就能從各大社交平台,收集討論熱話和關鍵字眼,並進行民情分析,找出今日以至明日市民關心的話題。港府不應停留在舉辦論壇等方式,收集民意;相反,應主動出擊,探討和實戰,更好收集民意」。

今屆選委會界別共有51人參選。該界別其他參選人還有盛智文、陳月明、李浩然、林琳、黃元山、劉智鵬、譚岳衡、黃梓謙、李鎮強、江玉歡、曾瀞漪、梁美芬、陳紹雄、鄧飛、周文港、林順潮、陳仲尼、林振昇、梁毓偉、陸瀚民、馮煒光、孫偉勇、陳家珮、容海恩、簡慧敏、陳沛良、林智遠、黃國、陸頌雄、蔡永強、麥美娟、陳凱欣、郭玲麗、陳凱榮、葛珮帆、張國鈞、刁勝洪、馬逢國、管浩鳴、謝偉俊、洪雯、屠海鳴、林筱魯、何君堯、孫東、陳曼琪、盧維思、蘇長榮、吳宏偉、黎棟國。

最新文章